互聯網早已嵌入到你我的生活之中,在浙江烏鎮召開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則打開了一窺這個奇妙世界深處的窗口。
幾十年前當互聯網剛剛誕生,初衷只是為了解決計算機之間的數據通訊。沒想到,網絡的發明不經意間打破了過往所有關于信息傳播的想象,信息流的徹底解放也重新定義了人流、物流、資金流排列組合的方式。
互聯網一經與現實社會發生“化學反應”,其生長進化的速度就變得一日千里。這個速度有多快?有大會嘉賓分享了一個關于“恐龍”的故事:他的女兒今年21歲,有一天女兒突然跟他說,你就是個“恐龍”,早就應該滅絕了。他很好奇地問,為什么呢?“因為你還在用電子郵件。”
穿梭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一個“快”字最能代表未來趨勢的涌動,人們也永遠在期待更多創新帶來的驚喜。但大會之上也有憂心忡忡的聲音:正因為“快”,在這個互聯網世界的深處,被撕開了兩條日益拉大的“鴻溝”。
一條“鴻溝”,來自技術進步的“快”與公共政策的“慢”之間的落差。
有嘉賓打比方說,如果過去公共政策治理的是標準化的“鐵路”,那么今天的互聯網就是“公路”——不僅有國道、省道,還有縣道、鄉道,更有千奇百怪的各種“車輛”在上面跑。在今天的全球范圍內,數據泄漏大規模發生,對公共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不斷,用戶隱私及兒童和青少年上網保護不足,新型網絡犯罪、網絡恐怖主義等日趨嚴峻。然而,公共政策的演變是一個需要時間打磨的緩慢過程,這也意味著那些為過去所創設的成熟制度,在是否能適應今天互聯網的新節奏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另一條“鴻溝”,則根源于發達國家“加速前進”與不發達國家“原地踏步”之間的反差。
據大會發布的《烏鎮報告》統計,盡管去年全球互聯網用戶仍然在保持增長,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7.1%,但這個數字也意味著仍有半數以上人口未使用過互聯網。此外,發達國家互聯網用戶普及率如今已超過80%,而最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網民數量(2.7億)普及率卻僅為23.5%。本該開放、普惠的互聯網卻讓小國、窮國掉了隊,帶來了全球資源分配更大的不平等,這個始料未及的難題將給世界的未來埋下隱患。
全球互聯網的治理已經時不我待,而敢于直面這些問題需要全球視野的擔當。互聯網沒有邊界,彌合“鴻溝”不可能只有一兩個國家的單打獨斗,打造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只能依靠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而這才是中國匯集全球互聯網精英到烏鎮真正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