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參與公共事務、方便聯接協作的時代。面對復雜多元的網絡化社會,公共治理正在迎來巨大的考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黨員干部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優勢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
黨的群眾工作初心不能變,但具體方式方法應隨時代而變。改革開放后,傳統的社會管理體制難以適應新形勢,各地社會治理創新模式不斷涌現。比如,以北京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為例,北京警方在群防群治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朝陽群眾”“西城大媽”等一大批富有時代氣息、接地氣、覆蓋各個年齡層的群眾組織迅速建立,極大地增強了首都社會安全。據統計,僅2015年,“朝陽群眾”就向公安機關提供警情線索21萬多條,共從中破案483起。借助互聯網的傳播交互作用,群眾組織中的年輕群體、新階層群體不斷增加,讓群眾組織更具時代色彩和青春活力。
激發群眾廣泛參與社會治理,需要實現從單向管理轉變為交互式治理,使政府與群眾共同畫好社會治理的同心圓。交互式是互聯網絡顯著的技術特點之一,充分發揮這一功能,一方面可以加快信息發布和溝通,將政府與群眾緊密聯結起來,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有效治理。北京朝陽警方利用微信群的信息交互功能,建立“朝陽群眾”群組,通過互聯網將公安分局、屬地派出所、轄區安全員、社區居委會、社區居民連通起來。截至2015年底,北京僅“西城大媽”和“豐臺勸導隊”志愿者就發展到了5萬以及7萬余人。他們在社會治安、環境保護、社區提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這些創新極大地推動了黨群互動、警民互動和社會互動。
互聯網時代,網絡新技術的應用,不斷創新著社會組織形式,培育著社會公共精神,也推動著社會治理發展。據統計,2015年以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為主要業務的民間社會組織增幅顯著,目前全國已達到546家。先進的大數據技術提高了政府決策服務能力,也讓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到公共安全治理中來,培育了現代社會彌足可貴的公共精神。實踐證明,只有在社會公共精神的引領下,才能激發起社會活力,讓社會共治具有不竭動力。
無論從全國還是從北京的經驗看,人民群眾不僅有著較強自身利益的關切,也有著較高的公共參與熱望,只要加以引導和規范,就能夠煥發出巨大的改革動能和治理效能。順應網絡社會的發展趨勢,創造性地運用網絡思維走群眾路線,必將凝聚民心民意,推進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葛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