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8影,国产999免费视频,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不卡视频,日本强伦50岁熟妇观看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港產片真的越來越差了嗎?

發布時間: 2016-12-27 16:59:26 | 來源: 搜狐 | 責任編輯: 牛志鑫

????? 在馬家輝看來,香港電影產業萎縮未必是壞事。反倒是有些在內地大賣的香港導演作品,才“真的硬生生把華語片水平往后拉了三四十年”。(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我在臺灣也好,在內地演講也好,都有年輕朋友跟我提到港產片的問題。他們通常這樣問我,馬先生,為什么香港電影越來越退步,越來越糟糕,越來越不好看?

  大家所聽到的香港電影的壞消息,我沒辦法否定,因為都是真的。比方說制作減少,1993年是234部電影,到了2015年降到56部,這56部還包括了香港跟內地的合拍片,整個規模縮小了。

  還有票房,1992年,大概有12.4億港元的總票房;到2007年是2.2億。2015年稍稍回升,3.84億港元,大家好像不太愿意掏錢去看港產片了。

  還有一個壞消息,戲院的座位減少了,這是雞和蛋的問題,好像是因為沒有觀眾,戲院減少了;但是戲院減少了,不方便看電影,就更不愿意去看。1993年香港有19間電影院,一共提供了二十二萬兩千多個座位;到了2015年,電影院多了,可是規模縮小了,都是小型的、袖珍的、迷你的電影院,有47間,可是總座位只有37800個。

  我們還看到,香港電影跟外來電影的比較。1992年外片票房占20%,到2015年外國進口片占80%,甚至連印度引進片都比香港片賣座。以前的港產片除了在香港放映還有輸出,現在海外票房也下挫,1992年是18.6億港元,2015年只有大約3億港元。

  壞消息一個一個來,就這些數字而言,我們的挫敗感非常高。

  可是票房不賣座、電影院座位減少、整個產業萎縮,是不是意味著港產片的素質越來越不好,或者真的越來越不好看呢?我倒覺得不一定。

  我們倒過來看,港產片那么蓬勃的時候,80%-90%你們當時覺得很好看的港產片,其實都是跟風的、粗制濫造的,馬馬虎虎幾天,十幾天,來來去去就那些明星。

  一度賭博的電影爆紅,然后一堆電影都賭博,讓你感覺好像香港每個人都在賭——雖然也錯不了。黑社會片、古惑仔片很多,又讓你感覺香港每個人都是黑社會。曾經有人做過統計,假如把香港黑社會片里死亡人數計算一下,總共死了2653000人,幾乎三分之一香港人口都死在黑社會手上。當然沒那么可怕,可是黑社會作為一個情結,在香港、廣東人的庶民生活里面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整個港產片的壞消息里,有沒有不那么悲觀、樂觀點的消息呢?假如我們把電影產業跟電影工作者、電影本身的素質分開看的話,我當然覺得有。

  比方說產業萎縮了,可是題材多了;很多香港片拍出來沒有上映,但非常精彩。有些上映的也很精彩,像今年金馬獎拿到最佳新導演獎的電影《一念無明》,講香港的草根市民生活:憂郁癥、家庭、生病、變遷、兩代沖突等,這些題材以前香港電影里都沒有。還有今年金馬獎最佳短片《928日晴》,前面15分鐘都講父女之間的感情跟挫敗,最后一分鐘神來之筆,突然講到香港的一個事件,大我跟小我之間的轉折是非常好看的。不像以前港片所謂昌盛的時候,一窩蜂都是古裝題材、無厘頭、賭博片,現在完全不一樣。

  題材廣了以后,創意也新了。從編劇,到影像和技術,都新了。以前港片所謂的好時代,大家一窩蜂去賺錢,電影公司老板也不愿意給你創新、給你去試。

  時代是進步的,所以從這些方面來講,香港影片反而是比以前進步的。

  回頭看香港所謂的黃金時代的經典電影,根本不能看的。《英雄本色》,用現在的標準,演員是配音的,那個鏡頭、那個燈光,你感覺好像隨便找幾個俊男美女都可以演。可它掌握了當時的潮流和脈絡,在那之前,香港的警察也好、壞蛋也好,拿的都是一把槍。自從有了《英雄本色》,大家都是雙手拿槍。可是各方面的電影語言和技術是完全不夠的。

  可為什么那時候我們看得那么過癮呢?很簡單,你沒其他的東西好看,那時候沒有互聯網。不是香港電影退步了,而是你們進步了,你們的進步比香港電影的進步可能快了一點。坐標變了,現在你們什么都看得到,伊朗電影、韓國電影、日本電影、泰國鬼片……

  你眼界廣了,回頭看港片,就覺得好像沒那么震撼,沒那么動人,這是一種偏見。

  香港電影產業萎縮了,但你有機會、有興趣也可以北上,在不同的崗位賺錢。

  你也可以留在香港,而且這幾年香港政府也成立了香港電影發展基金,每年撥款幾千萬支持二三十位新的導演去嘗試新的題材。當有政府的公共政策支持,又有一個多元化的市場給你選擇的時候,整個產業的萎縮我覺得不見得是壞事,只要你調整跟它的關系和期待,那可能是很好的消息。

  電影產業作為一門藝術,在過去、現在、未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由。在我看來,一旦沒有了自由,不管時代怎么好,它必然是最壞的時代,沒有自由,你創作也好、學術研究、教學等等,你怎么敢說最好?最好的一定是在最遙遠的地方,當你有了自由去發揮的時候,才是最好的時候。

  南方周末:你剛提到的香港人的黑社會情結,是怎么來的呢?

  馬家輝:香港人很多日常用語,比如說我缺錢用,跟大家借錢,叫籌旗,這是黑社會語言,但很深入民間。

  這其實跟香港的歷史很有關系。香港以前是殖民地,從北方來的人要么是難民,要么是移民,潮州人、福建人、東北人,一個一個群體,那時候的香港政府不是今天的香港政府,亂七八糟,行賄受賄。黑社會在當時等于是一個NGO,當然有些不好的東西,同鄉會說好聽是同鄉會,互相幫忙,實際上是黑社會,所以一直延續了這種傳統。

  1970年代后期,廉政公署反黑,香港制度化,黑社會就跟著香港的轉型,走企業化路線。可那個風氣還在,所以你可以看到黑社會那種曖昧的性格。

  坦白講,在香港這個地方,事情沒有分得那么清楚,誰是漢奸,誰是替中國人服務、誰替英國人服務,那種曖昧的精神在香港社會很深很深,黑社會是最曖昧的,你好像覺得他是壞人,但有時候你也希望他來替你主持公道。

  所以在香港,從語言到價值觀,總有一種黑社會的感覺。甚至在香港,每個人身邊總有一兩個黑社會朋友,你才覺得比較有安全感。

  南方周末:其實2016年的華語電影票房,目前過10億的五部,有四部是港澳導演拍的,周星馳的《美人魚》、鄭保瑞的《三打白骨精》、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王晶和劉偉強的《澳門風云》。你怎么看這些北上的導演做出來的作品?

  馬家輝:北上要調整題材的選擇,每個地方對題材的要求、期待不一樣。我充分尊重他們的選擇,成敗也各有因緣。

  我惟一想提醒的是,有些北上的導演朋友拍的電影,我看著很難過。市場票房可能非常巨大,但那個電影或那一類電影,實際上硬生生把華語片拉回了香港的1970年代。找來一堆大明星,隨便編幾個段子,然后大家打來打去,粗制濫造。看到一些明星朋友拍這種片,我真的很難過。我也替很多觀眾難過,怎么會看這種片?票房是真的嗎?真的硬生生把華語片的水平往后拉了三四十年。

 

文章來源: 搜狐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