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8影,国产999免费视频,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不卡视频,日本强伦50岁熟妇观看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互聯網+” 創新IT類人才培養模式

發布時間: 2017-01-05 13:54:09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牛志鑫

在當今萬物互聯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被作為推進創業創新的最重要工具、手段和途徑,而支撐互聯網+基礎的技術人才和應用互聯網+得心應手的大軍,最主要的部分是來自高校培養的IT類專業人才。為此,推進高校IT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新常態,顯得尤為迫切。

廣西師范學院自1992年開辦計算機專業開始,便一直在探索既滿足社會需要又適合學生發展潛力層次的IT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該校IT類專業的畢業生除了不足十分之一的學生繼續深造讀研以外,絕大多數同學本科畢業就走向社會。為此,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廣西師范學院探索培養模式的基本立足點。多年來的探索,經過不斷總結經驗逐漸形成了基于雙創能力為導向,以“產學研用”為切入點,“三個課堂為一體,多維平臺聯動”的具有區域和學校特色的高素質應用創新型IT類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并獲得了很好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經濟服務的實踐成效。

改革實踐

一、厘清行業需求 優化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廣西師范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建設應用創新型IT人才培養體系,主要立足于當前和未來我國IT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經過兩次優化和修訂,形成了以“產學研用”為切入點,以夯實基礎、強化應用、對接行業、提高素質、注重創新、激勵個性、體現特點為基石,以IT專業基礎理論為依托,以“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能創新,可創業,高素質”為特色,注重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和善于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構建了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具有區域和學校特色的“產學研用”一體化應用創新型IT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了一批批適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層次IT人才。

根據應用創新型IT人才基本特征和社會對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應用型高素質IT人才的培養需求,將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豐厚的文化底蘊,系統地掌握信息技術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突出的應用實踐能力,能夠在信息技術相關領域為社會貢獻和轉化創新成果的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二、構建三個課堂為一體,多維平臺聯動”的教學方法體系

廣西師范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在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實施了校本特色教學資源庫建設、專業課程優化與創新教學改革、多維融合的高素質IT人才培養平臺構建。

(一)優化專業課程體系

在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優化中,我們體現以學生為本,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的辦學理念,體現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主流思想,體現出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四種能力”的培養上,重構和優化了我院信息技術類的各專業的課程體系。以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為例,其主要包括計算機軟件基礎、軟件工程專業核心、應用開發與前沿等3個層次的課程群。其中,計算機軟件基礎課程群,涵蓋計算機數學基礎、程序設計與算法基礎、計算機體系結構基礎、系統軟件基礎、數據庫應用基礎以及計算機網絡等方面的基礎課程;軟件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群,涵蓋軟件需求、軟件設計、軟件測試、軟件工程管理、軟件工程過程、軟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軟件工程新技術等方面的核心課程;應用開發與前沿課程群,涵蓋系統軟件類、互聯網應用類、移動應用類、嵌入式系統類、前沿理論與技術類等課程,以及依托學院學科優勢的相關跨專業類課程,同時結合企業應用需求設置可動態調整的相關選修課程。

(二)開展有效的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改革

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上,大力支持和鼓勵教師研究與應用支架式教學法、有效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驅動教學法和研討式教學法開展課堂教學,破解傳統課堂教學的難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鼓勵對部分課程實施雙語教學法的探究與運用,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的國際學習和競爭力;著力推行基于問題的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基于案例的學習和MOOC在線學習等多種研究性學習方法,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訓練。

在專業核心課程考核方式上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大力改進以往單純重理論知識忽視實踐能力的考核方式。如,對高級程序設計與問題求解的課程考核舍棄了筆試而直接引入了ACM程序設計大賽訓練平臺,組織課程組的教師創建題庫,采用實時定時上機考試的辦法進行考核;對數據結構與算法等4門專業核心基礎課程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合,對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高級網頁設計等6門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課程采用理論考試+課程設計+課程設計答辯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考核。

(三)深化實踐教學改革

大力創造條件推行“5R”實訓 +半頂崗實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工程能力。創建了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兩個一工程”實訓、學科競賽、科研項目、校外實訓實習、畢業設計等“多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新模式。從課堂內的實驗、課程設計和針對性訓練擴展到課堂外的校內“兩個一工程”實訓、科研項目驅動的創新實踐和學科競賽,再擴展到校外基地實習,以此統籌構建該專業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完善其課程教學體系,搭建多層次的實踐教學平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培養質量,以滿足區域經濟發展所急需的高素質IT人才的需求。

(四)構建多維融合的特色應用創新型拔尖IT人才培養平臺

為了營造良好的特色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環境,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典范作用與對其它學生的激勵和影響作用,我院在2011年底開始構建多維融合的特色應用創新型拔尖IT人才培養平臺實施了培優拔尖,逐層影響的工作,包括:(1)構建了以科技項目驅動、以“名師”為紐帶的智能信息處理大學生科技實踐與創新工作室,培養應用創新型拔尖信息技術人才;(2)基于學科優勢創建了卓越軟件工程師實驗班,培養應用創新型卓越軟件工程人才;(3)構建了以學科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其它校園文化活動等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為依托的平臺,培養優秀的應用創新型人才;(4)積極探究與實踐多維培優拔尖平臺融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實踐與創新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創造熱情和激情,激勵和影響其它同學,培養更多優秀的應用創新型人才。

(五)建設和應用校本特色的專業教學資源庫的

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更新快、實踐性強、應用領域廣等的特性,決定了信息技術類的應用創新型人才,需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也需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和獲取、學習和應用大量信息和相關知識的拓展能力。這個目標的培養僅靠傳統的課堂教學和書本知識的獲取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學院構建優秀的豐富的動態在線教學資源庫,實現優質教學資源集成和共享,為教師教學、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服務,對學生進行立體化培養和個性化的能力拓展培養,推動專業教學改革,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因此,我院2014年初投入大量經費、組織了一批IT專業教學骨干和教育技術專業教師在創造教育理論、終身教育理論、掌握教學理論、非指導性教學理論和范例教學理論等理論的指導下,開展了校本特色的IT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工作,旨在構建以網絡為基礎、以資源為核心、以應用為目標、以服務為特征的校本特色的IT專業教育教學精品資源庫,為培養特色應用創新型信息類專業人才提供充沛的教學資源,并有效使用于教學,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專業人才培養水平。包括:(1)研究與設計了教育教學精品資源庫平臺,為教學資源的共享和使用提供支持;(2)構建了專業核心課程和特色課程的教學視頻庫、教案和課件庫、題庫、教學案例庫等;(3)構建了IT類相關課程的慕課和微課精品資源庫;(4)構建了IT專業的實習資源庫;(5)構建了以課程教學資源庫基點的在線互動課程教學平臺;(6)構建了智能計算與數據挖掘算法源碼和案例教學特色資源庫;(7)大力鼓勵教師和學生以教學資源庫為平臺開創新型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

校本特色IT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成,促進了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實現了教學間的優勢互補,不但為教師利用多媒體和網絡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可以為師生自我完善知識結構,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師生的合作學習,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創新型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平臺支持。

三、構建了新型校企合作培養特色IT人才的機制

信息技術學科屬于應用型學科,產生于企業應用和服務于社會。所以,培養適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IT人才,必須走校企合作道路。信息技術學科離開了IT企業的校企合作注定失敗的,就像魚離開了水。

為了培養出適合經濟發展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我院自2005年以來就一直進行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探索與實踐。經過了多年實踐,學院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對接南寧高技術開發區IT企業并兼顧泛北部灣經濟區的IT企業,服務國家“一帶一路”的開發戰略,不斷調整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合作形式,形成校、企、區聯動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靈活多樣的校企合作模式,在人才培養、師資引進、師資進修、項目合作、信息共享等多個方面與和南寧、北海等多個城市的高新技術園區,以及北京超圖軟件、深圳金正集團、深圳杰士安科技、廣西桂能軟件、廣西德意數碼等著名的省內外IT大企業開展的深入的、靈活的、共贏的“校企合作”,大力推進了四大方面的具體實踐工作,包括:(1)確定了校企合作培養IT人才的教學方案。對接的各高新技術園區和企業,學院與企業共同構建適應行業需求、適應企業需求、適應崗位需求的共贏式的人才培養方式,高校與企業共同制定理論教學大綱、理論實踐教學、校內實驗、課程培訓、綜合實習、校外見習、專業實習、頂崗實習扥環節的實踐教學內容;(2)確定了校企合作培養IT人才的重點特色方向。對接高新技術園區和企業,重點發展本學院的擅長軟件開發、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分析和挖掘等專業方向,形成符合本學院發展的特色校企合作專業格局;(3)通過“送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校企合作機制,逐步建成了一支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扎實的工程實踐能力和一定應用型創新經歷的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從根本上解決了應用創新型和工程實踐型教學師資匱乏的難題。“送出去”是學院有計劃地選送一批中青年教師到企業、科研院所參加專題技術培訓,進行研發崗位隨崗學習和頂崗工作,積累應用型實踐和工程經驗。“引進來”是學院從軟件行業、企業、科研院所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或工程師擔任兼職教師,承擔專業課程教學任務,或擔任聯合導師,承擔培養學生、指導畢業設計等任務;(4)成立了校企聯席會議制度,學校不定期與合作的各高新技術園區及企業的共同探討和協調合作培養人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收獲碩果

歷經廣西師范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8年的實踐與總結,碩果累累,出版了《地方高校雙創型IT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著作1部,獲廣西精品課程3門,編寫出版教材5部,在核心期刊和優秀期刊發表系列教研論文50多篇,學生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50多項、省級獎70多項,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國家級20多項、省部級近50項;學生(參與)撰寫并發表學術論文5篇,學生(參與)開發的軟件系統獲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及專利近30項;校企合作獲省級科技進步獎8項;培育了一批批能夠為廣西信息技術產業和廣西教育服務的優秀IT類專業人才。

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廣西師范學院在創新應用型IT類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并將繼續與時俱進,通過教學理論與實踐創新教育模式的相融合,堅持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培養更多更優秀的IT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文章來源: 人民網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