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始終是關系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頭等大事。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全面部署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以下簡稱“兩區”)劃定和建設工作。這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保護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核心生產能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
抓好“兩區”劃定和建設工作,要把握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這一核心目標,緊扣國家糧食安全和棉油糖等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底線,聚焦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戰略需要的品種,擇優劃定、應劃盡劃、劃足劃實,形成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核心產區和供給基地;要把握好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這一基本方向,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生產與生態之間的關系,確保農田生態系統的穩定與改善,促進農業生產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向綠色生態可持續轉變;要把握好優化農業布局這一主要任務,充分發揮各地農業生產比較優勢,引導農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布局優化;要把握好“兩區”精準化管理這一核心要求,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用地細化落實到具體地塊,實行信息化、精細化、全環節管理;要把握好構建建管并重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這一關鍵舉措,確保“兩區”建得好、管得住,長久發揮作用。
在實際工作中,“兩區”劃定和建設要抓住劃、建、管三個關鍵環節。
劃好“兩區”,確保精準落地。要綜合考慮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銷平衡、水土資源、發展潛力、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城鄉發展規劃等因素,抓緊將劃定任務分解到市、縣、鄉。要選擇具有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種植傳統、近三年播種面積基本穩定的地區,優先將水土資源條件較好、土地相對平整且集中連片、農田基礎設施比較完備、生態環境良好的、已經建成或規劃建設的高標準農田劃入“兩區”。要實行精細化管理,明確“兩區”具體地塊,標明“四至”及拐點坐標、面積以及灌排工程條件、作物類型、承包經營主體、土地流轉情況等相關信息,統一編號、建檔立卡、登記造冊、建立電子地圖和數據庫。經核查驗收、公告后,匯總形成全國“兩區”建設一張圖。
建好“兩區”,提升核心產能。要堅持問題導向,大力推進“兩區”內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因地制宜興建“五小水利”工程,大力發展節水灌溉。積極推動“兩區”內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和支持農業經營主體優化生產結構,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適應“兩區”農業發展的要求,健全農村經營管理體系,改革優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構建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開展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加快推廣優良品種和高產栽培技術,全力提升全程機械化水平,積極推廣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兩區”現代農業的發展。
管好“兩區”,實現長期穩定。要完善“兩區”保護相關制度,推動制定“兩區”監管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確保耕地資源數量不減少、能力不降低。要落實管護責任,按照“誰使用、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將“兩區”地塊的農業基礎設施管護責任落實到經營主體,督促和指導經營主體加強設施管護。要創新農田水利工程建管機制,鼓勵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新型經營主體等參與建設、管理和運營。要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兩區”監測監管體系,定期對“兩區”范圍內農作物品種和種植面積等進行監測,掌握和分析地塊變更、種植結構變化等相關動態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