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政務信息化建設趨勢系列報道
—— “互聯網+”背景下的政務信息化模式新變
編者按
在過去的一年里,《國家信息化發展評價報告(2016)》數據顯示,中國在信息產業規模、信息化應用效益等方面獲得顯著進步,信息化發展指數排名近5年得到快速提升,位列全球第25名,首次超過了G20國家的平均水平。
2017年是《“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推進的第二個年頭,信息化建設除了繼續保持高速的發展態勢,在技術、商業、政策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也開始涌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尤其是在作為國家信息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務信息化領域表現最為突出。
為了進一步梳理2017年政務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特征和脈絡,記者深入廣州、佛山、重慶、安徽等省市進行實地探訪,歷經月余挖掘當地的政務信息化的亮點;并與產業一線公司華為、中國電信等企業管理者和行業專家進行深度交流,力求求梳理出2017年政務信息化發展的主脈絡。
通過采訪及建設模式分析,我們得出平臺化、生態化、數據化、互聯網化和服務化已成為2017上半年政務信息化建設的關鍵詞。下文則從城市、企業兩個維度集中呈現采訪過程中的典型模式和業界路徑。
去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正式拉開了“互聯網+政務服務”在全國試點工作的序幕。同時,也意味著國內政務信息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尤其是在“一窗一號一網”為總體目標,以創新政務服務結果為導向驅動下,政務信息化建設涌現出了一批地方典型城市,在城市信息礎設施建設、城市綜合治理、社會公共服務等方面逐漸走出了一些創新路徑。
佛山政務一張圖
在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目標的驅動下,佛山政務信息化建設在ICT基礎設施平臺化建設和政務大數據綜合治理、應用等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
以禪城區社會綜合治理云平臺為例。該平臺建設起步于2016年3月,目前,該平臺實現了社會綜合治理各種數據的存儲共享與業務協同,并接入了數字城管、污染源在線監控、安監管理、流動人口等9大職能部門系統平臺。
平臺化的建設方式,為各委辦局數據的打通也提供了便利。禪城區區委常委殷輝介紹,基于沉淀的海量數據,禪城正在構建數字禪城政務應用“一張圖”,建立“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監管、用數據創業”的運行機制,助推政府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采購、政策、生態
“廣式政務云”建設路徑有啥不一樣?
廣州市信息化服務中心主任邢詒海。
廣州與佛山在地理位置上一衣帶水。在政務信息化建設中,廣州同樣以起步早,發展超先著稱,尤其是在政務信息化建設中率先應用了云計算模式。其在2010年就啟動了“天云計劃”工程,并與上海的“云海計劃”和北京的“祥云工程”并列為國家云集計算示范工程。
廣州市信息化服務中心主任邢詒海表示,目前,廣州在政務云建設過程中,在采購模式、政策保障、生態環境等多個領域逐漸摸索出了一些“廣式經驗”。
“第一,是采購方式的突破,我們采用‘統采分簽’的采購模式。并且,采購在決策層面已經上升到市政府常務會議,每一次招標都由常務會議決定”。
所謂“統采分簽”是指,由市政府出面,面向社會統一采購,但采的資格標,政務云所有前期的投資,包括服務的成本均由企業承擔,企業投資和企業運營。政府各個使用單位是簽合同付費的一方,向有資格的運營商進行選擇付費,所以在采購的時候不知道金額。
“第二,政策的保障走在前面。2014年以后所有新建項目必須在云平臺上,已經有了文件規定”。
2012年開始,廣州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當年9月份,有專門的文件規定從那個時候起,所有市區兩級政府采不再批準采購服務器,后續的系統建設只能向云平臺租賃服務器,這是在法規上已經保障了。當然,保密和特殊安全需要才例外。
“第三,廣州政務云采用的是“一地三中心”的建設模式,有資格的運營商有三家,確保了技術上的不斷競爭合作”。
現在廣州政務云在運營過程中有專門有一支政府后備的技術團隊,日常分散在三家運營商技術團隊,一起工作,出現重大事件的時候,達到了觸動條件的時候,政府的團隊可以接管備云,確保整個多層次安全構建和服務支撐體系比較完善。
“另外,我們特別注重構建云平臺上的生態圈的環境”。
廣州市通過云服務市場方面的機制策劃,讓更多的服務商有一個順暢的進出渠道,和三個運營商的合作伙伴團隊融合,提供更多服務。
小城云陽化技術為服務
只是把山貨變網貨?不,還有電商精準大數據
從重慶主市區往東北方向,大概300公里遠的地方有一座縣城——云陽,那里風景如畫,龍缸景區今年新晉成5A級景區;那里區位優越,是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沿江經濟走廊承東啟西、南引北聯的重要樞紐;那里卻為貧困所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小城云陽,力求改變。年初,云陽縣委書記張學鋒表示,2017年,云陽將“整縣摘帽”,實現162個貧困村全部銷號,13.5萬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當然,張學峰說這話是有底氣的,云陽當地政府走了一照妙棋,把政務信息化技術轉化為政務信息服務,結合當地具體情況走了一條電商致富路。
為撬動農村市場這塊凍土,云陽縣委書記張學鋒,縣委副書記、縣長覃昌德多次深入基層,調研電子商務,開展創客座談會,了解制約發展瓶頸,提出解決辦法。最終集眾人之智,提出將互聯網產業以及電子商務作為優先發展戰略,端出一道云陽“特色菜”——始終堅持“政府推動、市場主導,強化服務、夯實基礎,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農村電商發展思路,以“上行下行上下都行,關鍵在上行;買好賣好買賣均好,重點要賣好”為核心,著力構建農村電商發展服務支撐體系模式,努力打造“多遠服務、共同配送、培訓拓展、品牌引領”的農村電商生態鏈。
現在,搭上電商快車活絡了很多云陽人的心思,山還是那座山,但山旮旯里的土貨卻“華麗轉身”:1斤紅苕粉賣到10元、1斤洋芋片賣上8元、1個土雞蛋賣上2元, 菊花、黑木耳、云陽紅橘等走出了國門……
云陽電商大數據中心。
然而,云陽縣政府并不滿足現狀。他們還組建了縣域電商大數據平臺,要對縣域電商將經濟實現精準化管理。未來,哪塊地產什么,產多少,銷往哪里,在大數據平臺上都將一目了然。云陽商務局局長李燃說,發展電商產業,電商數據將是政府做產業規劃的重要資產。